36氪 | 专访广联达总裁袁正刚:“数字建筑”最终的受益者是用户
预计未来10年,全国65%企业都将实现数字化改革
生活在装了传感器的建筑物里,随时感知并自动调节室内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。有一个自家房子的线上模型“数字家”,哪里需要维修随时掌握,房子永远保持最优状态。
在建筑工地,施工人员穿戴上智能设备,可随时识别身份、派送和接收任务包、追踪和分析人员活动轨迹和分布、识别安全风险并智能预警干预。
这些都是“数字建筑”未来应用场景的畅想。
行业普遍认知,“数字建筑”是指利用bim和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战略,它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,集成人员、流程、数据、技术和业务系统,实现建筑的全过程、全要素、全参与方的数字化、在线化、智能化,从而构建项目、企业和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。
近日,在建筑业数字变革与创新发展高端学术交流会上,广联达总裁袁正刚表示,“数字建筑”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,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。通过新设计、新建造、新运维的“三新“驱动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,可以让建筑产业提升到工业级精细化水平,规模化地满足个性化需求,交付达到工业级品质的健康建筑产品。
预计未来10年,全国65%企业都将实现数字化改革。对建筑业来说,希望到2025年,每个工程项目都能在满足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,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%,建筑成本降低1/3,进度加快50%,质量零缺陷,安全零事故。
目前,在数字建筑领域,广联达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,其合作的客户涵盖房企、政府、供应商等,万达、万科、保利等大型房企都是它的客户。
但数字建筑还并未普及,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依然任重道远。
未来,如何规模化建造个性化建筑产品?如何让每一栋楼达到工业级品质?如何让居住环境绿色、健康、随心?数字建筑的“三新”是什么?广联达又将如何规划在数字建筑的发展呢?所有这些问题,袁正刚给出了他的答案。
q:“数字建筑”对建筑业的影响,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
袁正刚:数字建筑是建筑产业全生命周期、全价值链的渗透与融合,主要可以从三大角度来深入理解。其一,全过程、全要素、全参与方的数字化。“数字建筑”集成了人员、流程、数据、技术和业务系统,管理建筑物从规划、设计开始到施工、运维的全生命周期。
其二,数字化、在线化、智能化。这也是数字建筑的三大典型特征。其中数字化是基础、在线化是关键、智能化是目标。
其三,新设计、新建造、新运维。试想一下,未来通过全数字化样品设计实现个性化最优方案,通过工业化建造提高效率精益求精,通过智慧化运维提升建筑品质低碳宜居,将推动建筑业提升至现代工业化水平。
q:怎么理解建筑领域的“新设计、新建造、新运维”,其“新”体现在哪里?
袁正刚:新设计,即全数字化样品阶段。在实体项目建设开工之前,集成项目各参与方与生产要素,进行全数字化打样,消费者只要提前通过vr、ar等交互式体验,定制出想要的户型、家居风格和摆设等产品模型,开发商就可以基于“全数字化样品”做规模化定制,按需建模、一户一房。此外,这种全参与方基于同一平台全过程虚拟交付的数字化打样,也同步解决了协同设计这一建筑领域难题,更在最优设计方案的基础上,形成了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明确的商务方案,是工业化建造的保障。
新建造,即工业化建造。基于软件和数据形成建筑全产业链的“数字化生产线”,将工厂生产与施工现场实时连接并智能交互,实现工厂和现场一体化以及全产业链的协同,使图纸细化到作业指导书,任务排程最小到工序,工序工法标准化,最终将建造过程提升到工业级精细化水平,达成浪费最小化、价值最大化。
新运维,即智慧化运维。通过以虚控实的虚体建筑和实体建筑,实时感知建筑运行状态,并借助大数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,把建筑升级为可感知、可分析、自动控制乃至自适应的智慧化系统和生命体,实现运维过程的自我优化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维修,并能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舒适健康服务。当智慧化运维成为现实,建筑空间甚至可以和单车一样实现共享,如会议室、办公设备、停车位等,将闲置资源充分利用,并连接起社会生态。
q:数字建筑在发展过程中,怎么去说服开发商,能为开发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?对开发商的意义是?
袁正刚:最大的受益公司一定会是开发商,最终的受益者是使用者。开发商更容易销售或者出租这样的房子,比以前节省三分之一的成本,比如装修时间缩短,不浪费材料,也能更好满足个性化的深层次的需求,更重要的是安全。例如在施工时用智能安全帽,可以知道每个工人的位置,危险及时预警。
q:听起来数字建筑对行业的利好非常明显,但现在大数据、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的应用非常多,在建筑领域还是比较落后,这是什么原因呢?
袁正刚:第一是分开的管理方式,比如设计、建造分开,造成系统性全方位思考的缺失。但另一方面来看也在发生改变,ppp模式就将设计、施工总承包结合起来。
第二是人的意识要变革,需要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。
第三则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。因为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太少,或者用了之后没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放弃使用,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,相应的,人的能力、管理模式要跟上,现在行业正好处于发展过程中比较痛苦的阶段,但是这个痛苦阶段一过,再坚持不断的去实践,效果一定很好。
q:广联达在建筑领域已有二十年时间,未来十年,公司准备干什么,具体规划什么?
袁正刚:未来十年要成为数字建筑平台,这个平台不止是软件平台,而是服务于行业的平台,服务对象包括甲方,房地产开发商,总包施工企业,材料供应商,政府等等。因为平台体系较大,我们会分阶段性和澳门凯发的合作伙伴一起做,成为开放平台。
为了做成数字建筑平台,将从三个方面着手。
第一,实现智慧工地的数据采集。目前正在做的智慧工地平台和智能安全帽、物资验收、劳务实名制管理、质量安全巡检、视频监控等产品,可以全程掌控工地的关键数据,对于岗位效率提升和管理精细化都会有好处。
第二,用bim技术来实现整个项目的管理,包括现场的生产管理、技术管理、商务管理等。目前北京的行政副中心、首都新机场这些工程都在用广联达的bim系列产品。
第三,数字企业。各项目很多重要的决策是在企业层面,无论是管单个项目,还是管多个项目,以前企业做信息化系统,涉及数据需要每个项目填报,但这些填报的数据不准确不及时,现在有了智慧工地bim系统,企业可以随时得到准确的数据。
在做数字化平台的同时,广联达还将继续全球化,目前在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印度等地都已经成立了办公室/办事机构,在越南、英国、意大利、俄罗斯、土耳其、丹麦、德国等地也有一些澳门凯发的合作伙伴。在美国已经建立了研究机构。